当前位置
关于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
日期:2015/6/15  文章来源:农村工委  阅读次数: 次  [ 关 闭 ]
    一、基本建设情况

2012年全省美好乡村建设动员大会在芜湖县召开以来,全县上下按照省、市统一部署,迅速行动,通过典型引领、示范带动、以点带面的方式,突出重点,强化措施,加大投入,深入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工作,村庄整治效果初步显现、村庄形象明显提升。2012年,完成了14个市、县级美好乡村示范村建设任务。2013年,精心打造了5个省级重点示范村,已经省美好乡村建设考核组考核验收,结果尚未公布。

2014年,我县继续加大力度,建设13个省级重点示范村,其中6新建型示范村的规划编制、施工图设计、工程量清单编制工作基本结束,目前各示范村大部分项目已开工建设,个别中心村还有少数项目正在进行招投标;7完善型示范村规划编制已通过了市规委会评审,今年根据省出台的验收办法,完成了规划的修编工作,部分项目已开工建设,剩余项目正在编制施工图和工程量清单,即将进入招标阶段。预计11月底前完成所有示范村建设工作任务。

二、主要做法及成效

(一)抓科学规划。按照“统一规划、分类建设、分步实施”的原则,优化城乡空间布局,科学制定《芜湖县村庄布点规划(2012-2020年)》,并经县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。为加速产业向园区集中、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、农民向城镇集中,打破行政村界限,在城郊结合部、新芜经济开发区周边和集镇区附近,以功能齐全、设施完善、环境优美、就业充分为目标,按城市居民小区标准建设14个新型农村社区,在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的同时,积极创造条件,让农民充分就业、创业;在一般行政村以改建和适当扩建相结合,以选址科学、规模适中、设施配套、服务齐全为要求,培育20个中心村,重点解决农民就业问题;以因地制宜、彰显特色、方便出行为原则,对88个较大自然村进行整治提升。在县村庄布点规划的基础上,优先选择公路沿线大型村庄、原乡镇政府所在地、特点鲜明、环境优良、产业发展基础好、历史文化内涵较为深厚的村庄进行整治,将各建设点规划编制打捆招标,有条件地选择规划编制单位,高标准严要求地编制美好乡村建设规划。

(二)抓建设实施。突出重点,加大建设力度。2013年,全县共计硬化道路10.8万平方米,铺设雨污水管道18.3千米,新建污水处理池23座,安装路灯659盏,植树11000余棵、绿化9.4万平方米,修建公共休闲活动场所17处,粉刷外墙立面18.3万平米等。2014年我县加大建设力度,按照布局优化、道路硬化、环境绿化、场所亮化、卫生洁化、水体净化、空间美化、文明新化“八化”标准,将农村环境整治、污水处理、垃圾收集作为重中之重考虑,加大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。结合“三线三边”整治,改善农村环境,截至目前,县财政投入3000万元用于“三线三边”治理和大绿化工作,治理成效明显。坚持长效管理,维护建设成果。建立健全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机制,在新型农村社区和具备条件的中心村,全面推行物业管理;在不具备条件的中心村和较大自然村,发动群众制定村规民约,引导群众自觉维护美好家园。制定芜湖县美好乡村建设环境长效管理以奖代补管理办法,对已建成的2012年及201326个美好乡村建设点,县美好办每月开展一次美好乡村建设长效管理维护回头看工作,着重从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等9个方面进行考核,同时不定期联系县委督查室、县电视台进行督查,按月实行打分,年终按得分进行以奖代补,镇财政给予一定配套。

(三)抓产业提升。围绕重塑“苗木基地县”、打造“绿色果蔬基地县”品牌,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。一是抓土地整治和农村土地流转。2010年以来,全县投资7.7亿元,实施各类土地整治项目336个,新增耕地 3.07万亩,置换可用建设用地指标9971亩。制定农村土地流转扶持政策,加快土地流转步伐,截止20148月底,全县累计流转土地面积17.6万亩,占二轮承包面积的63%(占二调面积的38%),其中500-1000亩土地集中流转片57个,1000亩以上的土地集中流转片16个。是做大特色产业。近年来,全县新增苗木绿化公司65家,累计达180家,苗木基地面积累计9万亩;新增500亩以上蔬菜基地6个,累计达20个,设施商品蔬菜基地达1.2万亩;打造了华亿绿都、绿晟农业、紫华园实业、裕丰苗木、新达园林等一批农业示范园。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。大力扶持和培育专业大户、家庭农场、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目前,已培育家庭农场263家,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63,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7家。同时,着力推动农家乐发展,截止目前,全县已建成三星级以上农家乐11家,在美好乡村点上新增农家乐餐饮店、农村居家养老中心13家。是打响旅游品牌。立足全县乡村旅游资源特点,围绕历史文化、观光休闲、垂钓采摘等方面,投资520余万元,重点打造陶辛镇胡湾村宣潭、红杨镇珩琅村珩琅山庄、六郎镇北陶村官巷等乡村旅游景点。依托陶辛水韵、芜湖利海文化旅游生态园项目,投入400余万元,精心打造了陶辛镇沙墩村后沙示范村,现已成为我县乡村旅游的一大亮点。同时,为打响我县乡村旅游品牌,通过整合乡村旅游资源,在全市率先启动美好乡村旅游,精心推出了四季乡村旅游精品线路,大力发展乡村旅游,让农民腰包尽快鼓起来。目前,我县乡村旅游已进入常态化。初步实现由“建设”美好乡村向“经营”美好乡村转型。

(四)抓群众参与。充分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建设,主动筹资投劳,每个美好乡村示范点都成立了村民理事会,吸纳老干部、老党员、老教师和威望高的人士成为村民理事会成员,从项目谋划、规划编制、前期招投标、建设管理、长效维护等方面,全过程参与美好乡村建设,并对美好乡村建设提出切合实际的建议,如花桥镇横岗中心村理事会、六郎镇洪桥中心村理事会等,在美好乡村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在深入开展“双联系、入百企,一企一组一策”活动基础上,积极探索开展示范村和重点企业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美好乡村,首批选择13个基础条件好、群众积极性高的美好乡村中心村和14个社会责任感强、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结成互助对子,开展“谋划一个发展思路、共建一个公益项目、帮扶一部分困难群体、输送一批员工、开展一项文化活动”的“五个一”村企共建活动,同时,按照“党政推动、企业自愿、部门扶持、注重实效”的原则,安排县党政班子领导、县直部门与村企共建挂钩联系,加强工作指导,推进美好乡村建设,促进企业发展。

(五)抓资金整合。2013年,我县美好乡村建设累计投入各类资金1.379亿元,其中各级财政用于支持美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4142万元(省级368.5万元、市级955.5万元、县级2150万元、镇级668万元),制定涉农资金整合方案并狠抓落实,全年整合县财政、农委、水务、建委、环保、国土、交通、文广新局、教育、卫生、组织部等单位涉农资金9648万元;2014年我县继续加大投入,安排实施湾沚镇三元村、六郎镇洪桥村、陶辛镇东筦村、红杨镇和平村、花桥镇桥北村等13个省级美好乡村中心村,计划安排资金4835万元,其中省级已安排1479.8万元,市级已安排855.2万元,县级预算安排2500万元,整合各级各类涉农资金近8936万元,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近3000万元。同时,鼓励村民筹资筹劳,村民筹资筹劳比例基本都在各建设点投入资金的10%左右。

我们将按照县规委会审批通过的规划,将这13个点全力打造成为“生态宜居村庄美、兴业富民生活美、文明和谐乡风美”的美好乡村示范村,让老百姓受益。

(六)抓宣传推动。积极倡导多媒体、新媒体宣传美好乡村建设,形成良好的氛围。在全省率先开通美好乡村微信公众平台,自今年619日开通以来已有3000多粉丝,备受广大微友关注,发送的多条微信上万人关注,最多的达3万多人。该平台的开通,是运用移动互联网新媒体,宣传美好乡村、促进乡村旅游发展、践行群众路线的一个极富创意的举措。通过文字、图像、视频等形式全方位展示了芜湖县美好乡村建设成果。重点推介了芜湖十景之一“陶辛水韵”,“全国教授第一村”胡湾村,六郎镇北陶村“明代十三官巷”等一批乡村旅游景点。该平台集实用性、文化性、互动性及趣味性于一体,内容涵盖县情、乡村、美食、攻略、乐购、栖居、人文、扎堆等,“吃、住、行、游、购、娱”等要素一应俱全,同时具有政策咨询、导游服务、招商引资、互动交流等多种功能。

    三、存在问题

我县美好乡村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,但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。主要是:

(一)资金压力大。

(二)长效管理难度大。

(三)省级验收标准高,难度大。

(四)后续选点难度大。

四、下一步工作打算

(一)加大资金整合力度。整合各项涉农资金,优先投放到美好乡村建设点。积极向上多争取项目资金,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,鼓励村民筹资筹劳,引导社会工商资本参与,全方位支持美好乡村建设。

(二)坚持长效管理,维护建设成果。继续坚持每月回头看制度,同时创新思路,在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监督作用的同时,不定期联合县委督查室、县电视台开展长效管理督查,对长效管理效果好的示范村进行宣传,对实施差的示范村予以曝光,督促整改。并将此项工作纳入美好乡村年度考核内容。

(三)落实村企共建工作。发挥结对村人力资源丰富等优势,重点为企业输送一批员工;同时倡导企业发挥市场、品牌等方面优势,帮助结对村理清发展思路、开展公益活动、帮扶困难群众、共树文明新风。

(四)扩大微信公众平台影响力。进一步发挥微信公众平台宣传作用,提高社会参与度。调动各镇、县直单位、学校、大学生村官及民间团体积极参与,拓宽素材来源渠道,不断展示美好乡村建设成果,提高知名度,扩大影响力

(五)加快美好乡村由“建设”向“经营”转型升级。依托美好乡村建设成果,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,因地制宜编制完善中心村产业发展规划,突出休闲农业,打造一村一品、一镇一特的特色经济。积极培育农家乐、农家客栈、农村居家养老中心等新型产业,有机衔接生态旅游、垂钓采摘等休闲农业,做大做强乡村旅游业,实现村美民富目标。

版权所有:28-365365.com Copyright © 2013, Wuhu County People's Congress. All Rights Reserved.
皖ICP备07500658号  技术支持:安徽龙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  【信息报送】